“青春同行 好书相伴”读书活动感悟之四

发布时间:2012/8/31 17:15:17  来源:  点击次数:8399

读《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有感

技术部 梁水平

      “又是无聊的一天,我今天都做了些什么?”

      “等我多一点时间了,我再做那件事吧。”……

       如何有效地对待时间,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我在书店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

       选书时,对于作者,我向来不加研究,内容简明易懂,有针对性,不夸夸其谈就行。这是一本老书,腰封上称它是:“一本影响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的时间管理励志书”,我相信前半句的描述,对励不励志倒不以为然,年头不短却也是事实,于是決定买来看看。

      本书内容简短,书名感觉是英国式的,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就错误了。书并没讲24小时如何利用,概其大意,主要讲的是上班之余的时间为什么要利用,如何利用,利用得当有何意义,在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别浪费工作之余的时间,干点有意义的事,旨在让你好好想想生命的意义,不要虚度时光。

       当然,如果单从上面的这段话描述来看,对于多数人来说,都会认为其实这只是一本普通说教式的书,现代人都很在行。对于这样的表述,我深表歉意,可能由于我文学功底问题,没能将这本书的思想精髓表达出来。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作者笔风幽默,意味隽永,一些词的用法也让我耳目一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代,能感受英国式的幽默和慢条斯理,也别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本书语言简单化、简单哲学化,哲学幽默化的表现形式着实让我着迷。看完之余,不禁想激励自己,多读点这样的书,写作能力定会大大提升。

      再谈谈本书的中心词“时间”,其实在本书的“序”里所阐述的时间观点就让我共鸣不已,“患者”都会产生共鸣,并陷入作者的“陷井”当中,接着就会对书的下文产生期待,这样的招法现在的作者都很常用,而且屡试不爽,对此做法虽有点排斥,但谁叫我是“患者”呢?回归正题,每一天的24小时是上天给予人类的馈赠,非常公平,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秒,既不能预支,也无需结算。现实中,人往往不善于支配时间,将占三分之一的工作(比如8小时)时间视为生活的轴心和重点,另外三分之二则成为附庸,将这16小时作为余暇来对待,既是时间管理上的败笔,也是生活不充实不完美的根源所在。

      本书就如何对待这16小时进行阐述,比如,上班途中培养控制思绪的能力,沉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个问题,或做好一天的安排,下班途中多深思、多反省,业余时间培训兴趣爱好。最后一章提醒读者在有效利用时间过程中需提防的要点。不要成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假正经的人,不要被自己的计划栓得死死的,又不能对它漫不经心等等。文中所阐明的时间管理张弛有度,富有弹性,可行性强,给了我很好的启迪,发人深省。看完之余,我又想激励自己,多读点这样的书,思想也会变深刻的。

      就本书而言,我十分热爱阿诺德•本涅特先生这种优雅的英式散文风格,读书过程仿佛听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绅士说话,既有严肃得体的大主题,又有活泼机智的小幽默,既是谆谆教诲,又是趣味闲聊,总之心服口服,受益良多,值得一看。

 

 

《哈佛家训》读后心得

经营管理部 梁梦琼

     《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可以从它的任何一页开始阅读的书,这也是一本可以怀着任何一种心情去阅读的书。一拿起书,我总是随意翻阅,不会延续上一次看到的页数继续下去,翻到哪就看哪,这就是《哈佛家训》的特殊魅力之所在。

     《哈佛家训》以它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丰富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它不同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它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它以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生活意义,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是一本推荐给青少年的教育读本,但是对于我们成人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应该说,它不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灵的感悟。

      邮递员希瓦勒从一块石头开始,到每天拣几块石头,最后到用推轮车去送信,不断地改变方法,但是却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旁人认为他神经有问题,可是他用自己的毅力构造了法国的一个风景旅游点——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与此同时,他由邮递员变成一个著名的建筑师。他始终在走着一条全新的路,但在旁人看来,他只是疯了才会有这个想法,但是他最终不还是成功了吗?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实现它。

      有这么一个人,他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人生的变故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好朋友却依然如从前那样无忧无虑时,就去问他原因。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当你将思维困于忧伤的樊笼里,未来就变得暗淡无光了。长此下去,不仅最起码的信念和勇气会泯灭,身边最近最真的欢乐也将随之失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那些如空气一样充塞在身边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它构成了我们生命之链上最真实可靠的一环。我们只有用心抓住,才能将快乐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在阅读中,和哲人们交流,感受他们的智慧,接收他们的启迪,反思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人生,那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感谢这一本好书,让我真正享受了一段美好的、难忘的阅读时光。

 

 

 《货币战争》读后感

  盛仕兴公司 卢文麟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读《货币战争》的大致感受。由于我的金融知识并不全面,对这本书中大量的金融术语的理解并不到位,有时候个别句子要反复读上几遍才能完全理解,阅读过程有点吃力,但还是坚持把它读完了。刚开始阅读就被这本书中富有激情的描述所感染了,这不是一本单纯的讲解金融知识的书,而是把金融与历史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从历史事件的视角剖析金融的发展过程对人类的深刻影响,这本书以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为例,向我们揭露了金融的强大力量,最终给政府部门以警示,维护我国的货币与金融体系,躲开国际银行家的阴谋,警惕历史悲剧的再发生。

    《货币战争》中介绍的几个关键词是为我们日常所忽视与无知的。首先是贯穿整场货币阴谋将世界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就这句话来说,罗斯切尔德家族在这个通讯日渐便利交流日渐广泛的地球村中的生存可谓是个奇迹。其资产数目的庞大不可数、经济与政治手腕的强硬、控制力之广之大、散步于世界的耳目操作者之多无不令人咋舌。梅耶•罗斯切尔德利用黑森公爵的政治实力发家,从此造成了罗斯切尔德攫取利益方式的雏形,即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会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梅耶的五个儿子在金融界都极有作为,打造了一个强大的罗斯切尔德金融王国。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发迹史可以用血腥二字来形容,书中一个片段让我映象深刻。拿破仑滑铁卢战争失败前夕,内森•罗斯切尔德已得知法国战败的情报,他不动声色的走进股票交易大厅,并示意手下抛售英国国债,正在进行交易的人们被内森所误导,疯狂抛售所持的英国国债,内森趁机低价买入。最终法国战败英国胜利的消息传来,英国国债价格大涨,内森狠狠的捞了一把,但牺牲了无数国人的利益,很多人甚至破产。如虎狼般凶狠而不漏痕迹,一切以家族利益至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罗斯切尔德家族通过各种手段完全掌控了金融界。

      第二个关键词是为我们所熟知的美联储。美联储是私人机构,控制着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对此毫无牵制力。这个事实令人惊骇。联想到我国的货币发行及银行系统, 在中国,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币最高发行限额。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发行限额,具体办理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发行基金。中国商业银行属国有银行,置于国家监控之下。与之相比,美联储,即美国中央银行,由私人占股,美国政府没有发币权,而只有发债权,美国政府以未来税收作为抵押来发行国债,然后用国债到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美元的源头在国债上。这种中央银行制很容易便成为国际银行家用之牺牲国人利益谋取暴利的机器,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美联储的成立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美联储的运作使得美国人民背负上永不减轻的债务,而获益最大的无疑是国际银行家。

      通读《货币战争》,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国际银行家的力量是否真如作者所述如此强大,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我想,答案是不尽然。在我看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不假,但如果说掌控了货币发行权就可以操纵这个国家乃至世界,这个说法有欠妥当。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国经济的崩溃必然拖累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鉴于此,银行家们绝不会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肆意破坏他国家经济。不过,“货币战争”的价值不在于此,这本书固然存在不足,但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醒中国政府与人民紧守金融防线,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同时保持本国经济的独立性,这点才是最重要的。